各学院: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44项高水平竞赛之一,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该赛项创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15届,第十六届全国总决赛将于2025年8月下旬在武汉工程大学举办。本届赛事主题为“数智化赋能过程装备”要求参赛作品具有新意。本次赛事设立“自主创新”和“企业命题”两个赛道,其中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可围绕本次大赛主题,自拟参赛作品题目参加“自主创新”赛道的比赛;鼓励参赛选手选择以大赛赞助企业或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的“企业命题”赛道进行参赛。为充分激发我校学生在装备的节能、环保、智能以及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水平,拓展我校学生科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选拔创意新颖、创新突出的科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全国决赛。现启动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重庆交通大学校内选拔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本赛项参赛作品必须是首次参赛的作品,禁止往年已经在本赛事获奖或内容有较大重复的作品参赛。本届赛事主题为“数智化赋能过程装备”,其中“企业命题”赛道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交创新作品,各企业命题具体要求见大赛网站“资料下载”区。“自主创新”赛道要求参赛作品围绕赛事主题,内容涵盖过程装备的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及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前沿基础类:探索过程装备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或新工艺,体现出创新性与前瞻性,展示出应用潜力。
(二)关键技术类:突破过程装备的设计、制造、测试、检验等核心关键技术体现出先进性与实用性,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示范应用类:基于自主研发的过程装备或市场产品,结合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等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实现系统级创新应用。
二、竞赛报名
本届赛事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团队以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及机械工程相关专业为主的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组队报名参赛,欢迎其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组队参加。凡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队员参与的参赛团队均划分为研究生组。
赛事鼓励团队合作,每件作品参赛团队可以由多名学生(不超过4名)组成,参赛团队指定1名负责人,每个队员只能参加一项一支队伍,严禁参赛队员重复或交叉,如有重复或交叉,将取消相应队员的参赛资格。每件作品参赛团队至少应有1名教师(不超过2名)负责指导。
本届赛事实行限额参赛,其中“自主创新”赛道每个高校区域赛提交作品数不超过20 个、全国总决赛入围作品数不超过 15 个;“企业命题”赛道每个高校区域赛提交作品数不超过20 个、全国总决赛入围作品数不超过 15个。
三、赛程安排
根据国赛的赛程和时间安排,校赛有关赛事工作初步安排如下:
校赛报名截止日期:校赛报名截止时间与官网报名时间一致,即日起至2025年5月31日。
1)报名要求:团队负责人须在2025年5月31日前登录学校竞赛管理平台(https://www.racelink.cn)上预报名。同时,参赛队伍均需在大赛官网(http://www.gczbds.org/home/homepage)提交正式报名材料。注意,两个平台均需要填报,否则,无法参加校赛和后续比赛。
2)校赛将于2025年6月10日进行,参赛队伍需提交包含作品申报书、说明书、参赛信息汇总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具体事宜将在校赛QQ群另行通知。
四、作品评审
参赛作品的评审将按照《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评审方法》进行。赛事评审专家由赛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各相关高校、行业企业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原则上采取本校参赛作品专家回避制度。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作品采取分组评审。评审专家将依据参赛作品的选题创意(30%)、作品的技术内涵(30%)、作品的完整度(30%)以及作品的成果体现(10%)四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五、奖项设置
本次校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比例不超过10%,二等奖比例不超过15%,三等奖比例不超过25%。获奖作品由学校颁发校级比赛证书。
各赛道获得前20名的优秀队伍将代表重庆交通大学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西南区域赛。
六、其它说明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官方网址为:http://www.gczbds.org
了解更多信息,请加入“2025重庆交通大学过程装备校赛群”QQ群,咨询校赛及国赛参赛事宜。QQ群号:721526993,加群时请报:学院、专业、姓名。
联系人:张老师(QQ号:50355025)

教务处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