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精神,教育部将于2025年4月至10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赛道和要求
大赛主体赛事包含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赛道和萌芽赛道。我校可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具体参赛要求如下:
(一)高教主赛道
组别 |
参赛对象 |
项目要求 |
工商注册 |
本科生创意组 |
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
在2025年4月25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研究生创意组 |
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
本科组创业组 |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 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
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
在2025年4月25日前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5年4月25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
研究生创业组 |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 |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组别 |
参赛对象 |
项目要求 |
工商注册 |
公益组 |
须参加本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后方可参加大赛。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5年4月25日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
2025年4月25日之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 |
在2025年4月25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三)产业赛道
时间安排 |
参赛对象 |
项目要求 |
参赛要求 |
1.征集命题。命题企业于2025年5月15日24:00前进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产业赛道命题申报。 2.命题发布。入选命题于5月下旬公开发布。 3.参赛报名及对策提交的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7月1日24:00。 4. 各地应在8月15日前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与推荐工作。 5.总决赛。具体安排与大赛整体安排保持一致。 |
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5年7月15日前正式入职)。 |
1.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征集命题。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2.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市场化推广,围绕核心技术专利转化、实验室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项目。 3.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
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
注:(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二、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分为以下类型:
(一)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二)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三)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四)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五)“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六)“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七)“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八)“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九)“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十)“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各参赛项目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三、时间安排及校级比赛赛制
大赛分为校级选拔赛、市赛和国赛三个阶段,校级选拔赛采用学院初赛、校级排位赛两级赛制(注意:和以往的学院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不同)。
(一)项目挖掘和培育(2025年3~5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撰写项目文本。
(二)学院初赛(2025年6月5日前)
学院初赛由各学院负责组织专家自行评审,评委不得少于5人(需包含1名非本院专家、评委)。各学院择优排序推荐报名项目数量的前10%直接认定为校级一等奖,10%-30%为校级二等奖,30%-60%为校级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通过登录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注册报名,并按照流程与要求填写必要信息,提交作品。大赛系统报名成功后,须在“赛链”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数字化云平台V3.0(https://pro.racelink.cn)报名,操作手册见附件2。两个系统均须完成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截止时间6月5日晚上24:00,报名时间结束后由学院统一从赛链系统导出本学院参赛名单,学院于6月9日前完成初赛并对参赛名单进行排序推荐,报送推荐排序表,未进行网上报名的项目不得参赛。
(三)校级排位赛(2025年6月)
根据历届大赛获奖情况分配校级排位赛指标,校级排位赛由学校邀请专家线下评审。通过路演答辩进行排位,遴选优秀项目参加市赛,其中高教主赛道(研究生组)项目由研究生院进行培育、遴选和推荐等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市赛阶段(2025年6~8月)
市级比赛按照重庆市教委通知要求组织开展。
(五)国赛集训及总决赛(2025年8月)
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学校将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完善,参加全国决赛。
四、报名名额分配
各学院最低报名参赛队数(详见附件3),各学院要积极挖掘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质量、做好赛事组织等工作。
五、参赛主要材料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计划书。一般包括市场分析与定位、产品或服务介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必要说明等内容。
(1)创意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者服务模式,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计划书,突出原始创意价值,鼓励项目与学校和教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2)创业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计划书,并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息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等)附在项目计划书后,整个文档不超过20MB。
(二)项目PPT。进入校级决赛项目均需准备5分钟的PPT文档,要求PPT内容符合各组别评审规则,且文字简练,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大小不超过20MB。学院评选时是否要求由学院自行决定并通知。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次大赛,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要开展以创新大赛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比赛有关要求,加强大赛宣传,广泛发动,扩大参与面。
(三)强化落实,重点培育。各学院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努力让参赛项目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推动项目孵化落地、投产入市。要重点结合“大创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已有创新创业项目,根据相关类型转化为参赛项目,形成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七、政策支持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学校A类竞赛,将根据学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转换管理办法》,按照学生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等级奖励和创新学分。
八、材料提交及联系方式
各学院需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审核本学院的报名信息,报名结束后从赛链系统导出本学院参赛名单,2025年6月9日前完成初赛并对参赛名单进行排序推荐,并将推荐排序表纸质件一式一份院长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报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电子版发送至742190997@qq.com;高教主赛道(研究生组)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科,电子版发送至1121307097@qq.com。
附件:
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
2-1.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学生操作手册)
2-2.“赛链”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数字化云平台V3.0(学生操作手册)
3.重庆交通大学指标任务分解表
教务处教学建设科:尹老师电话:62789102
研究生院培养科:江老师 电话:62789093
创新大赛QQ群:644371782
教务处 研究生院
2025年5月8日